藝術是一種流動的文化,它可以以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美術藝術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通過畫筆和畫布展現出來。畫家們將他們對世界的觀察和情感轉化為藝術品,為我們帶來無盡的視覺享受。從上古藝術ptt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文明的起源,感受到文化的延續和發展。上古藝術用簡單的圖案和幾何形狀表達了人們對自然和宇宙的崇敬之情,展示了他們對生命和神秘力量的探索。
現代的美術藝術則走在了一條更加多元和自由的道路上。藝術家不再受限於傳統的技法和主題,他們通過不同的媒材和表現手法,探索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和想法,創作出各種風格迥異的作品。觀眾們在欣賞這些作品的同時,也能從中感受到當代社會的多樣性和變化。
無論是上古藝術還是現代美術藝術,它們都是人類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去珍惜和探索。讓我們深入這個充滿魅力的世界,感受藝術帶來的啟發和樂趣。
天氣真的好熱!「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發布最新研究報告,分析台灣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極端高溫事件,成大教授林子平指出,以台北盆地為例,最熱的「萬華區」一年中已有約20%的時間處於「熱不舒適」,如果全球升溫4度,推估萬華1年中會有將近三個月時間都在「熱不舒適」的情境下。
萬華位處台北盆地「中央」 較易蓄積高溫
近期有學者公布最新研究報告,以台北盆地為例,最熱的地區是「萬華」,一年中有大約20%的時間屬於「熱不舒適」。有老家在彰化的民眾表示,萬華濕熱外也沒什麼風,彰化熱歸熱,「但至少有風」。
攤開研究報告,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子平以「熱舒適」為主軸,用最多科學研究使用的體感溫度指標,也就是指在隔絕降溫條件下,人體所感受到的氣溫來看,如果「生理等效溫度(Physiological Equivalent Temperature,PET)」大於34度,就是「熱不舒適」、大於46度則為「熱極不舒適」。
PET大於34度即「熱不舒適」。圖/台視新聞
以台北萬華區為例,目前已有20.6%的時間處於熱不舒適、2.5%的時間處於熱極不舒適。如果全球升溫2度或4度,熱不舒適則會分別上升至22.4%與25.5%,也就是說升溫4度,萬華地區全年將會有三個月時間都處於「熱不舒適」的壓力下。
萬華位處台北盆地「中央」,較易蓄積高溫。圖/台視新聞
低窪地區容易「續熱」 如「碗底」高溫較明顯
教授林子平表示,如果把台北盆地當作一個碗來看,萬華就是在碗底最中央、最低的地方,所以自然環境的蓄熱就會比較明顯。
面對氣候變遷,都市規劃中設計降溫及遮蔭的綠化需求,恐怕會愈來愈高,專家也希望未來能以戶外空間「體感溫降溫2度」為具體目標,減少不舒服感。
台北/劉芝宇、黃聖權 責任編輯/吳苡榛
更多台視新聞網報導
路人遭轎車撞飛昏迷! 身上渾身酒味穿「移民署背心」假冒副署長
一圖看一週天氣!氣象署:還是又悶又熱、每天都有午後雷陣雨
週末持續高溫飆38度!氣象粉專曝「更熱時間」 颱風動態一次看
引用自: https://tw.news.yahoo.com/%E5%8F%B0%E5%8C%97-%E9%80%99%E5%9C%B0%E5%8D%80-%E6%9C%80%E7%86%B1-1%E5%B9%
留言列表